萝卜根肿病的症状及防治法

时间:2022-05-03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病害症状: 病害扩展后 , 根部形成肿瘤并逐渐膨大 , 致地上部生长变缓、矮小 , 或叶片中午打蔫 , 时间长了植株变黄后枯萎而死。肿瘤形状不定 , 主要生在侧根上。主根不变形 , 但体形较小。


  发病规律: 病菌能在土中存活 5~6 年 , 由土壤、肥料、农具或种子传播。土壤偏酸 pH5.4~6.5, 土壤含水率 70%~90%, 气温 19~25 ℃有利发病 ;9 ℃以下 ,30 ℃以上很少发病。在适宜条件下 , 经 18 小时 , 病菌即可完成侵入。低洼及水改旱菜地 , 发病常较重。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目前 , 根肿病虽有发病 , 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发现 , 因此要严格检疫。 (2) 实行 6 年以上轮作。 (3) 改良土壤酸度 , 整地时施入石灰 100kg 或更多 , 使其调到微碱性。 (4) 选择无病地育苗 , 移栽或定植时要汰除病苗。 (5) 加强田间管理 , 低洼地及时排除积水 , 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或腐熟的有机肥。 (6) 药剂防治。病区播前用种子重量 0.3% 的 35% 福?甲 ( 立枯净 ) 可湿性粉剂拌种 , 也可用 50% 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 每 667m2 3~4kg, 拌细 干土 40~50kg, 于播种时将药土撒在播种沟或定植穴中 ; 如苗床或大田采用增施石灰加立枯净处理土壤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用上述杀菌剂 800 倍液灌淋根部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4~ 0.5L , 也可收效。


  总体描述: 症状 发病初期 , 地上部看不出异常。病害扩展后 , 根部形成肿瘤并逐渐膨大 , 致地上部生长变缓、矮小 , 或叶片中午打蔫 , 时间长了植株变黄后枯萎而死。肿瘤形状不定 , 主要生在侧根上。主根不变形 , 但体形较小。病原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 称芸薹根肿菌 , 属真菌。在萝卜根上 , 不正常膨大的细胞内长出大量鱼卵状排列的圆形或近圆形休眠孢子 , 聚合成不坚实的团。休眠孢子囊团淡黄色。单个休眠孢子囊无色 , 表面不光滑 , 直径 2.1~4.2μm , 平均 2.9μm。扫描电镜放大 10000 倍时 , 可见休眠孢子囊并非紧密排列 , 有时可见到两个细胞中的休眠孢子囊团由一种絮状物连接。这种无色絮状物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暗色斑点 , 好似被溶蚀的空洞。电子显微镜测量休眠孢子囊直径为 2.0~2.3~2.5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能在土中存活 5~6 年 , 由土壤、肥料、农具或种子传播。土壤偏酸 pH5.4~6.5, 土壤含水率 70%~90%, 气温 19~25 ℃有利发病 ;9 ℃以下 ,30 ℃以上很少发病。在适宜条件下 , 经 18 小时 , 病菌即可完成侵入。低洼及水改旱菜地 , 发病常较重。无公害防治法 (1) 目前 , 根肿病虽有发病 , 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发现 , 因此要严格检疫。 (2) 实行 6 年以上轮作。 (3) 改良土壤酸度 , 整地时施入石灰 100kg 或更多 , 使其调到微碱性。 (4) 选择无病地育苗 , 移栽或定植时要汰除病苗。 (5) 加强田间管理 , 低洼地及时排除积水 , 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或腐熟的有机肥。 (6) 药剂防治。病区播前用种子重量 0.3% 的 35% 福?甲 ( 立枯净 ) 可湿性粉剂拌种 , 也可用 50% 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 , 每 667m2 3~4kg, 拌细 干土 40~50kg, 于播种时将药土撒在播种沟或定植穴中 ; 如苗床或大田采用增施石灰加立枯净处理土壤效果更好。必要时也可用上述杀菌剂 800 倍液灌淋根部 , 每株灌对好的药液 0.4~ 0.5L , 也可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