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荸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4-03-17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野荸荠又名地梨、马蹄,为莎草科植物,扁圆形,表面光滑有光泽,紫红色或者黑褐色,生长在池沼中,地上的深绿色茎丛生,地下的球茎可供食用。近年来水稻免少耕栽培应用面积大,减少了对野荸荠地下球茎的机械损伤,导致危害加重。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

在贵州贵阳自然光温条件下,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野荸荠不同密度干扰显著降低杂交水稻K优5的有效穗和水稻产量。当野荸荠球茎种植3、6、9、12和15个/盆10.1米2时,水稻有效穗数分别为21.4、20.2、19.4、17.O和14.6个,水稻产量分别降低2.3%、11. 15%、15. 21%、23. 6%和38. 98%.

野荸荠对水稻影响

在安徽和县稻区,田间小区试验,在水稻移栽后第16天接种不同密度的野荸荠苗,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观察水稻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当野荸荠接种密度为91株/米2时,晚稻湖北105的株高降低3. 08%,有效分蘖数减少12. 64%,千粒重降低9.44%,水稻减产29. 70%;当野荸荠接种密度为182株/米2时,水稻有效分蘖数减少31. 66%,千粒重下降16. 38%,水稻减产48. 6%。

在沿江圩区的安徽省白湖农场开展的野荸荠与水稻的竞争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接种野荸荠球茎1、3、5、10个/米2,高峰期的野荸荠苗茎数分别达到11.5、42.3、85.8和144.6株/米2,平均每个球茎长出约15个茎数。水稻品种徽两优996的分蘖数分别减少0. 7%、3.0%、1396和18.1%;有效穗分别减少1. 2%、3.3%、9.0%和11.6%;稻谷千粒重分别下降0. 6%、 3. 6%、8.0%和10.6%;水稻产量分别减少2.3%、13. 5%、 19.3%和2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