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舞毒蛾的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时间:2021-08-18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舞毒蛾别名秋千毛虫、苹果毒蛾、柿毛虫,是一种食性广谱的食叶害虫,主要危害杨、柳、桑、苹果、柿、梨、桃、杏等,严重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桃树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详情如下:

桃树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1、形态特征

1.1 成虫

雌雄异型,雄蛾体长16吨1mm,翅展37~54rnm,前翅灰褐色或褐色,有深色锯齿状横线。中室中央有1个黑褐色点,横脉上有一弯曲形黑褐色纹,前后翅反面呈黄褐色。雌蛾体长22~3~,翅展58啊0mm,前翅黄白色,中室横脉明显具有1个“<”形黑色褐纹,其他斑纹与雄蛾近似,前后翅外缘每两脉间有1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腹部肥大,末端着生黄褐色毛丛。

1.2 卵

舞毒蛾的卵呈圆形,两侧稍扁,直径1 3mm,初期为杏黄色,以后转为褐色,卵粒密集成一卵块,上被黄褐色绒毛。

1.3 幼虫

舞毒蛾1龄幼虫头宽0.5Ⅱ1111,体黑褐色,刚毛长,刚毛中间具有呈泡状扩大样的毛,称为“风帆”.是减轻体重、易被风吹扩散的构造。2龄幼虫头宽1衄,黑色,体黑褐色,胸腹部显现出2块黄色斑纹。3龄幼虫头宽1.8mm.黑灰色.胸、腹部花纹增多。4龄幼虫头宽3mⅡI,褐色。头部出现明显2条黑斑纹。5龄幼虫头宽4.4nm,黄褐色,虫体花纹与4龄近似。6龄和7龄幼虫头宽5_3咱.Omm,头部淡褐色。散生黑点,“八”字形黑色斑纹宽大,背线灰黄色,亚背线、气门上线及气门下线部位各体节均有毛瘤,共排6纵列,背面2列毛瘤色泽鲜艳,前5对蓝色。后7对为红色。

1.4 蛹

体长19~34mm,雌蛹大,雄蛹小,体红褐色或黑褐色,被有锈黄色毛丛。

2、发生规律

舞毒蛾1年发生1代,8月至翌年4月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内越冬,幼虫及蛹期较短,4月下旬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孵化的早晚同卵块所在地的温度有关。幼虫孵化后群集在原卵块上,气温转暖时上树取食幼芽。1龄幼虫能借助风力及自体上的“风帆”飘移很远,可达1.6km。2龄后分散取食。白天潜伏在落叶、树权、树皮缝或树下石块下,傍晚上树取食,天亮时又爬到隐蔽场所。低龄幼虫受震动后吐丝下垂借风力传播,故又称秋千毛虫。后期幼虫有较强的爬行转移危害能力。能吃光树叶。雄虫蜕皮5次,雌虫蜕皮6次。均夜间群集树上蜕皮,幼虫期约60d,5咱月为害最重,6月中下旬陆续老熟,爬到隐蔽处结茧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化蛹最多,蛹期12~17d,成虫7月大量羽化,7月中下旬为盛期。成虫有趋光性,雌蛾有较强的引诱力,能释放性外激素引诱雄蛾来交配,交尾后产卵。多产在树干或主枝的阴面、树洞中、石块上、屋檐下等处,雄蛾善飞翔,日间常成群在林中飞舞。每次可产卵1~2块,每头雌蛾一生产口日400~1 500粒。该虫多发生在郁闭度0.2~0_3、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植被稀少的松林中。气候干旱有利于舞毒蛾的发生。

桃树舞毒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3、防治方法

3.1 人工采集

在舞毒蛾大发生的年份,舞毒蛾的卵一般大量集中在石崖下、树干、草丛等处,卵期长达9个月。所以容易实施人工采集并集中销毁。也可人工采集幼虫,这种方法于小面积严重发生地块实施较好,可以控制舞毒蛾的大发生危害。因此,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集中采集卵块。并及时销毁,以减少虫口密度。采集时间应在舞毒蛾幼虫暴食期前的¨龄期进行。采集幼虫法可作为采卵块方法的延伸和补充s

3.2 烟剂防治

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舞毒蛾幼虫3龄期左右时进行化学烟剂防治,放烟时间一般为清晨或傍晚出现逆温层时,烟点之间的距离为7m,烟点带间的距离为300m。如果超过300m,则应补充辅助烟带。在放烟时一定要按照烟剂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放烟过程中注意防火,防止引起森林火灾。且烟剂应以生物农药为主,以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但在必要时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紧急压低虫口密度,减轻灾害损失。

3.3 灯光诱杀

及时掌握舞毒蛾羽化始期,预测羽化始盛期,并在野外利用黑光灯或频振灯配高压电网进行诱杀。出灯时以2台以上为1组,灯与灯间的距离为500IIl,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灯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灯具周围的空地喷洒化学杀虫剂,及时杀死诱到的各种害虫。

    标签: 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