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缘蝽

时间:2022-05-30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山竹缘蝽(NotobitusmontanusHsiao)属半翅目缘蝽科,我国分布于浙江、四川、云南等地,主要为害刚竹、白夹竹、寿竹、水竹等竹类,偶见取食玉米、小麦。为害特点成、若虫吸取竹子幼嫩部分的汁液,使竹笋、嫩竹生长减弱,成竹后各竹节间缩短,竹材硬脆,利用率下降。严重时使竹笋死亡,嫩竹枯立。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0-23mm,雄虫略小。体黑褐色,被灰褐色细毛。头色较深,前胸背板中、后部及翅色浅。后足腿节粗大,端部2/5处有1枚大刺,大刺前后各有数枚小刺;后足胫节基部向内弯曲。卵椭圆形,长径1.8mm,短径1.2mm左右,浅褐色具铜色光泽。若虫初孵幼虫粉红色,触角、足细长;胸小,腹大。老熟若虫体长15-18mm,体略柔软,翅芽已明显,腹部背面第3、4节间和第4、5节间具臭腺孔,椭圆形,略突起。发生规律1年1代,以成虫越冬。4月下旬、5月初恢复活动,5月上、中旬产卵,5月中旬出现若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7月底到9月初开始越冬。4月下旬,越冬成虫于晴天中午开始活动,于竹笋上进行补充营养,开始多集中于林缘小笋或早发笋上取食。经10d左右补充营养,成虫开始交尾。交尾后雌成虫飞往竹林,在竹叶背面、竹小枝上产卵,少数卵产于竹秆及杂草上,卵块纵向排列成条状,2行成人字形。每卵块有卵20-35粒,少数散产。每雌一生产卵35-80粒。雌虫产卵后2-4d死于枯枝落叶下,也有少数成虫继续进行补充营养,约经半个月死亡。成虫寿命325-355d。卵经15-20d孵化,孵化率在90%以上。初孵幼虫头向内集中围在卵壳四周,粉红色,经3h左右,体略大,变为灰黑色,3-5d分散爬行于竹笋上取食。若虫多聚集取食。被害竹笋生长衰弱,能成竹者也多矮小;严重为害,竹笋死亡,嫩竹枯笋。若虫经30-55d取食老熟,羽化为成虫。成虫需补充营养,部分成虫经补充营养后,还可以交尾、产卵,孵出幼虫能正常取食,但终因竹笋成竹,组织老化,食料缺乏,而不能发育为成虫。成虫白天活动,晴天尤为活跃,飞翔力强。清晨、夜晚及雨天多陷蔽,活动能力弱,遇惊只能爬行,少飞翔。7月份,竹笋均已成竹,成虫飞离竹林,陆续群集飞往附近山洞、岩石上,晴天在岩石及附近爬行,遇到惊扰,会群哄飞起,黄昏前,还会群起在半空中环绕或逆风飞翔,极为活跃。7月底至9月初成虫逐渐隐蔽石缝中、山洞中及干燥可隐身之处越冬。天敌有黄足猎蝽、红缘猛猎蝽,捕食若虫;还有两种蜘蛛,也捕食若虫。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及时中耕松土,科学肥水,合理砍伐,保持竹林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在成虫集中区,可用网捕捉成虫,减少虫数。(2)保护与利用天敌。虫害始发生以及发生不重时尽量不用农药,以保护天敌。(3)药剂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80%敌敌畏乳油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喷雾,效果良好。常用药剂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
    标签: 成虫 若虫 竹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