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蚜虫的特征特性 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时间:2024-02-07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近年来枸杞产业得到了快速提升和发展,提高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然而,在种植枸杞的过程中,枸杞蚜虫严重影响了其品质和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种植枸杞的收入。本文针对枸杞蚜虫的危害,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该病。

枸杞蚜虫的特征特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1、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蚜虫(Aphis SP)又叫绿密、密虫,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蚜体长1.9 mm,头、触角、中后胸黑色,复眼黑红色,前胸绿色,腹部深绿色,尾片黄色,上生弯毛4根;无翅蚜体淡黄色至深绿色,体长1.5~1.9 mm,尾片上生弯毛4~6根。

1.2 生活习性

该虫1年约发生3代,以卵在枝条缝隙、芽腋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枸杞发芽后开始危害,有翅蚜出现在第2~3代,经过繁殖,种群不断扩大,及至 5月中旬至7月中旬密度达到最高。危害高峰期在6月,此时大量成若虫群集危害枸杞的嫩梢、嫩芽。进入7月中下旬,温度逐渐炎热,虫口略有所下降。一旦入秋即又回升而形成第2次高峰。性蚜出现在10月上旬,其经过交配,于10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最晚至11月上旬。蚜虫危害期日平均气温18~28 ℃,高温干旱条件下,其虫口密度快速增加,氮肥施用过量而导致植株生长过旺也易引发虫害。

2、危害特点

蚜虫对我国枸杞种植业危害很大,分布在全国枸杞种植区。成若蚜喜群集于被害植株芽叶基部、花蕾、青果、叶背、嫩梢以吸取汁液,造成受害枝梢卷缩,生长停滞;甚至使蚜虫分泌物完全覆盖花、叶、果的表面,抑制光合作用,引发早期落叶,进而致使枸杞大批量减产,是枸杞上的三大害虫之一。

枸杞蚜虫的特征特性、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3、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清理园地。于早春和晚秋修剪枝条,清理园地周围的枯草落叶及埂边萌蘖苗,振落残留落果,并将清理下的残病虫枝、枯草落叶、萌蘖苗、落果于园外集中烧毁。

3.1.2清理残枝虫果。及时在4月中旬至5月底进行夏季修剪,清除徒长枝及园内萌蘖苗。同时,对部分枝条摘心,抑制蚜虫在嫩梢上进行大量繁殖;夏果结束后剪除冠下、树膛内的病虫残枝,摘除病果,清理枸杞园田边、渠、路旁杂草及萌蘖苗,破坏枸杞害虫繁殖寄生场所。

3.1.3改良土壤结构。结合中耕除草,采取夏季翻晒园地、挖坑施肥、灌水封闭等农业措施,杀灭土壤中的虫卵,降低虫口密度。

3.1.4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农家肥,如鸡粪、羊粪,适当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浇水,控制徒长枝,降低枸杞园的湿度,增强树体的抗病虫能力。

3.2 化学防治

农药的使用应根据枸杞园的实际情况,包括气候条件及病虫害发生的轻重,按照农药的不同作用及加工剂型加以选择。依照安全、省工、省时、省药、低残留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要注意2种及2种以上农药混合使用时的性质(酸性、碱性、中性),以及混合后的药效;其次要注意农药的稀释及计量的使用,不能随意加大农药使用的倍数,不能使用枸杞防治上禁止使用的农药。

3.2.1封地。10月中旬落叶以后或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开花前集中时间采用低毒化学农药进行封地,可用40%毒死蜱乳剂或40%辛硫磷乳剂的1 000~1 250倍液进行地面封闭及树冠喷雾,清理若虫及卵,减低翌年的虫口密度。

3.2.2全面喷雾。在3月下旬用28%强力清园剂1 500倍液或40%石硫合剂晶体100倍液或熬制的石硫合剂3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倍液对树冠、地面、地埂、杂草进行全面喷雾,可有效降低病菌、虫卵越冬的基数。

3.2.3生长阶段防治。生长初期,可用3%呋喃丹稀释2 000倍液喷雾或用40%久效磷1 5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喷雾。生长期定时对蚜虫进行预测预报,时刻监测虫口密度,一旦发现其增殖,即用35%卵虫净乳油,或35%硫丹乳油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喷施。

3.2.4注意交替和轮换用药。枸杞蚜虫易产生抗药性,要注意交替和轮换用药。不同生长期也可以采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5%来福灵5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高锰酸锌+Bt+吡虫啉+JD防治。

3.3 生物防治

枸杞蚜虫的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在各个生长期喷药应注意对天敌的保护。也可以人工繁殖或投放天敌,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近年来,宁夏园艺所、植保所、宁夏中宁县枸杞局引进瓢虫防治蚜虫试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标签: 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