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痘防治

时间:2021-08-03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牛痘是由牛痘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奶牛。  病原:牛痘病毒为DNA型病毒。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热、直射阳光、碱和大多数常用消毒药较敏感,在58℃下5分钟即可死亡;3%石炭酸、2%甲醛溶液等能很快将其杀灭,但耐干燥,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8星期。  流行特点:病牛和新接种牛痘苗的人都是本病传染源。一般通过挤奶工人的手或挤奶机而传染。此外,呼吸道吸入和节肢动物机械传递也能传播本病。症状:本病潜伏期4~8日。病牛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挤奶时乳头和乳房敏感,不久在乳房和乳头(公牛在睾丸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1~2日后丘疹形成豌豆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水疱,疱上有一凹窝,内含透明液体,以后转为脓性,最后结痂。经10~15日后痂块脱落而痊愈。如果病毒侵入乳腺,可引起乳腺炎。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作出诊断。  防治诀窍:  预防:平时要做好防疫工作,新引进的牛要隔离观察,加强检疫,无异常症状时方可合群;要特别注意做好挤奶时的消毒工作;对初期接种牛痘苗而创面未愈的人,禁止与牛接触,以免感染牛;牛痘可传染人,引起皮肤病灶,故在接触病牛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治疗。对牛舍、场地及用具等可用l%~2%火碱水或10%石灰乳消毒。  治疗:治疗病牛可用氧化锌、硼酸、抗生素软膏涂抹患部,促进愈合和防止继发感染。
    标签: 牛痘 挤奶 牛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