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本田管理技术

时间:2022-07-27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一)、平衡施肥,前氮后移  研究表明,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约有20多种,其中氮、磷、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吸收的也较多,称为三大元素,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普遍较少,需要以肥料形式补充,故称为“肥料三要素”,每一种元素所具有的专性生理功能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代替。(N:构成生物生命体的最基本材料,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营养元素。缺N时,植株叶色退淡,下位叶枯黄,植株矮小,分蘖少,穗变小易早衰,籽粒不饱满。过剩则会导致植株陡长,贪青晚熟,易倒伏和感病,空秕率增加。P:是组成作物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与运转,促进分蘖发生和根系的发育。缺磷植株抗性降低,生长迟缓,株高变矮化,株型紧束呈一柱香型(坐蔸),叶片暗绿色无光泽,叶尖叶绿带紫色,抽穗不整齐,穗型小,结实差。K: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参与养分运转及代谢等活动,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侵袭的能力。缺K下位叶片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稻叶外观发红如火燎状。)平衡施肥就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需肥规律,以确定氮、磷、钾肥料的适宜施用量,再根据土壤、作物特性合理安排基肥和追肥次数、时期、用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流失和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以及未经发酵腐熟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按照水稻目标产量设置肥料配比试验,可以看出:施氮水平的高低对水稻苗情长势、有效穗、株高、产量和成熟期的影响最为敏感,其次为施钾水平的高低,而施磷水平的提高,苗情、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不大。由此表明在我县主要土壤类型上氮肥和钾肥对水稻增产的贡献较大。因此肥料施用上,要在稳定磷肥用量的前提下,特别重视氮肥和钾肥的配合施用。高产典型示范及综合试验研究证明,水稻亩产700公斤以上水平,施肥量应控制在亩施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10-12公斤。施肥方式为基肥:追肥:穗肥按7:2:1比例分次施入。具体方法是在插秧前将农家肥、磷肥、80%的钾肥和氮肥总量的70%做基肥施入,剩余氮肥、钾肥在插秧后7-10天和晒田复水后分别追施,出穗前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克,以保证群体苗势前期攻的起,中期稳的住,后期不早衰。不提倡“一炮轰”施肥方式(前期用不完造成淋失、挥发,而后期脱肥早衰),通过肥促水调,是谷壳得到充分发育,促进碳水化合物向谷粒运转,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  (二)、抢时早插,适度密植  我地水稻高产插秧期为5月15日至6月5日(水稻的最佳秧龄为全生育期的四分之一,我地光温条件栽培水稻,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秧龄延长10天,齐穗期推后约2天)。从多年多点试验分析看,秧龄越短,增分潜力越大(南方一般秧龄20―30天,叶龄3―4叶),因此在高产插秧期范围内应力争早插。目前我地推广品种,平川以大穗型为主,适宜插植密度10×5寸或10??6×6寸,,亩植1.1-1.3万穴,保证每穴7~8苗,亩基本苗插足9-10万。通过适度密植,实行宽行窄株方式插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科学灌水,合理促控  实行分田引水,湿润灌溉。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护苗,寸水促蘖,苗够或时间到晒田。(苗够:亩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90%,18万时;时到6月20日,最迟6月25日)水稻晒田的好处:  1、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生长,促进后期无效分蘖迅速消亡,使养分及时集中向有效分蘖积累,提高分蘖成穗率。  2、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使营养物质向茎杆和叶鞘部分积累,增强抗倒伏能力。  3、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  4、疏通土壤空气,排除土壤有毒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要求通过晒田达到:“风吹禾叶响,叶尖刺手掌,入田不缠脚,叶短株健壮”的苗架长相。  苗够早的田块及烂泥田要重晒,最迟 7月10日 前要复水(幼穗分化进入2~3期);孕穗期及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勾头散籽后采取间歇灌水(前水不见后水),以湿润为主;蜡熟期干干湿湿灌溉,利于增强土壤通气性,提高根系活力,促进谷粒充实。一般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秋雨多的年份及烂泥田可提前退水,沙田可推迟。总之后期既防断水过早,避免发生青枯降低粒重,又要防止灌水过深,导致杆软倒伏垮镰。  我县水稻主要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危害我地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害虫至少在40种以上,食根、食叶、蛀茎或吸食汁液,并能传播病毒病。此外还有许多生理性病害,如春寒发生烂秧,有的地方缺磷、钾而出现“座兜”等,对产量影响也很大。  在防治策略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实施健体栽培等农艺措施,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和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在病虫测报的基础上,适当放宽防治指标,选用低毒、安全、高效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注意水稻齐穗后一般不再用药,以保证食用稻米的安全和卫生。  (一)、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达50%以上甚至绝收。水稻生长期叶瘟发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大。  1、苗瘟:苗期发病,一般病斑不明显,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病斑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发生,叶部病斑常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分为:  ①慢性型:初生褐色或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背面产生灰色霉层,病斑扩散较慢。  ②急性型:发生条件适宜,感病品种叶片产生暗绿色,近圆型至椭圆形病斑,两面均有大量灰色霉层,急性型病斑出现是此病大流行的预兆。  3、穗颈瘟: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展使穗颈整段变褐色或灰褐色,发病早而重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秕谷多,产孢量大和天气持续多雨时,包在叶鞘内的穗轴也能发病而整段变褐。  发病条件:  1、品种抗性差。  2、栽培管理方面。①氮肥施用过多、过迟。②长期灌水较深的秧田和冷浸田,土壤缺乏空气,氧化作用差,土壤有机质在厌气状态下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部正常生长发育,抗病力减弱。3、气象因数。温度主要影响稻株和病菌发育,湿度影响病菌孢子形成、萌发和侵入。叶瘟、穗颈瘟流行与否同降雨迟早及雨量关系密切,阴雨及较大的空气湿度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反之晴天,光照好,叶片组织老健,空气干燥,不易发病。如 2005年7月25日 至 8月20日 27天中,出现了22天降雨,降雨量较常年增加了75.7毫米,日均气温偏低 3.1℃ ,其中8月中旬偏低 5.3℃ ,极端最低温度平川为 17℃ ,山区 14℃ ,低温阴雨导致穗颈瘟大流行。2006年水稻生长期间6、7、8三个月持续高温少雨,空气湿度小,所以稻瘟病总体表现极轻。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N、P、K配合施用,适当选用含硅酸的肥料(草木灰),避免后期氮素过多,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合理排灌,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3、药剂浸种。  4、药物防治。根据测报和田间检查,重点施药保护感病中心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叶瘟初发期及早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田喷药保护,但是田间喷药重点应是危害较重的穗颈瘟。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各喷一次,可选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100克 或2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150克 兑水50公斤喷施。  (二)、纹枯病:此病在我地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重者不能抽穗或引起倒伏,甚至植株腐烂枯死。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茎杆,形成云形状大斑,常因叶鞘组织破坏,水分、养分受阻而叶片枯死。  病害的发生发展:病害主要以菌核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浸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存活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漂浮水面,插秧后粘附在稻株上产生菌丝浸入,水稻生育期间,由菌丝形成第二代菌核,靠水流传播再浸染。  发病条件: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受菌核基数(历年重病田越冬菌核量大,初期发病较多);气象条件(高温高湿,7、8月份高温雨季,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水肥管理(长期深水淹灌,稻丛间湿度大,而且土壤通气性差,降低抗病性,根系生长不良,偏施氮肥,过度密植,通风透光差发病越重。)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大田整耙后,菌核常被风吹集到田边,应打捞“浪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间杂草。  2、管好肥水。改变长期深灌为浅灌、勤灌,间歇灌溉,不要串灌,以水控病,N、P、K配合使用。  3、药剂防治。在分蘖盛期(插后20天左右)及孕穗期纹枯病丛发病率达15~20%时,每亩用5%井岗霉素150~200克或16%仙耙稻丰收,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喷药时应注意喷于植株中下部,以提高防效。  麦茬免耕田,该虫上升6―12倍,尤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稻曲病(又称青粉病、灰包):主要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发病后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污染稻谷,残留毒素影响人畜健康安全。水稻开花期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展,氮肥施用过多,水稻生长过于繁茂嫩绿,植株易感病。  化学防治可结合防治穗茎瘟进行。一般在水稻抽穗前5~7天到齐穗前进行,亩用16%仙耙稻丰收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克 兑水50公斤,既可防治稻曲病,又可兼防纹枯病、谷粒黑粉病。(四)、白叶枯病:在白叶枯常发区,于发病初期可亩用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25克或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尤其在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后,水稻叶片受损,应及时喷药,防止病害大暴发。  (五)、二化螟:在汉中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第一代危害最重。主要以幼虫危害水稻,秧田期开始,初孵幼虫群集叶鞘内危害,形成枯鞘;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危害,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钻入形成死穗;抽穗期造成白水穗。  防治主要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迟不超过6月15日,在稻苗枯鞘期,每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或亩用杀虫双36~45克喷雾或撒施防治。施用锐劲特防治螟虫应避免对养殖鱼虾的塘库造成污染,使用杀虫双、杀虫单药剂应避免对桑叶造成污染。  麦茬免耕田,该虫上升6―12倍,尤应引起高度重视。  (六)、稻蝗:田坎草丛是产卵主要场所,也是防治重点。水稻育秧,大田插秧前彻底清理沟、渠、坡、坎杂草,减轻虫源。药剂防治可选用苦参碱或90%晶体敌百虫兑水喷雾。(大田防治重点抓住稻田四周,坎向内2米范围)  (七)、稻苞虫:汉中地区一年发生四代,越冬代成虫5月上中旬羽化,主要在秧田产卵为害,第二代成虫7月中下旬盛发,8月上中旬是幼虫危害盛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由于世代重叠,同一田块可见结苞的老熟幼虫及各龄期的幼虫)特别是5龄期幼虫食量大、抗药性强,因此抓住3龄前防治是确保水稻不受害的关键。一般在雨水多、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生较多,因该虫有趋绿性、趋嫩性,故生长茂盛、嫩绿,贪青晚熟田块出现局部严重危害的特点。  防治重点对预计8月10前不能齐穗的,贪青晚熟田块,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在7月底左右喷雾防治(挑治)。  (八)、稻飞虱、稻叶蝉:主要以针状口器,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消耗稻株养分,并从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稻株中毒萎缩。该虫害在我县南部山区发生严重,平川局部发生(2005年农场、五星等村制种片严重发生)。  防治方法: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于孕穗期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公斤,对稻株中下部进行喷雾。  (九)、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一般在南方越冬,春夏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迁飞。在我地稻区一年发生4代,第一代在5-6月间,第二代在6-7月间,第三代在7-8月间,9月份第四代在由北向南迁飞。一般第一代数量少,多在杂草上,第二、三代数量大是危害和防治的关键。初孵幼虫在水稻分蘖至抽穗期在叶片上中吐丝连成卷尖型虫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形成条状刮白叶片,温暖、多雨、高温气候是该虫高发的重要条件。  药剂防治:选用敌百虫、锐劲特、三唑磷等连防2-3次。  (十)、除草:一般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一是倡导稻田养鸭,赶鸭下田吃虫、吃草。二是对收获前田间的田间的稗草进行人工拔除,防止草籽回落田间,减少来年田间的杂草量。三是插秧返青后用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喷雾,或亩用50%丁草胺颗粒剂100-120克拌细土撒施。  

    标签: 水稻 防治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