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689的选育和应用

时间:2023-11-10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1 亲本及组合的选育过程  1986年选用抗稻瘟性强的广西地方晚型高秆品种红脚粘作为主亲本,与(IR24×圭630)F3杂交,这个杂交组合后代的分离,从株高看,F1群体一致,倾向母本。F2高矮分离明显,表现为简单的表型比例,高矮株比例近3:1,表明这个组合中的矮生性由一对主基因所控制;从生育期看,红脚粘对光反应较敏感,而父本对光长的反应为钝感,而父本对光长的反应为钝感。F1生育期倾向晚型,F2分离明显,早、中、晚类型均有,比例为1:8:13,呈多峰分布。在早、中、晚个体间的抽穗期还表现为连续变异,并出现超早、超晚的超亲现象,这表明早晚稻品种间杂交,后代的生育期变异,受主效基因控制,并受微效基因的影响。  在F2群体中,混收了所有早中熟主穗结实的部分种子,经8代定向系谱选取育,育成了新恢复系“榕恢689”。经过测交、抗病鉴定和米质分析,表明榕恢689具如下品种特性:1)米质较优。经中国水妥所谷化分棉被室分析,其碱消值为5.5、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14.1%、蛋白质含量10.9%,口感极好;2)高抗稻瘟病。在福州郊区海拔500m的红寮乡九峰村稻瘟病重病区进行自然诱发鉴定,连续3年叶瘟、穗颈瘟均为0~3级;3)配合力强。对野败型不育系均有很强的恢复力和配合力,1992年榕恢689配制的组合(特优689、油优689、威优689)在福州的水泰、闽侯、罗源、三明的水安、大田、沙县等地试种、示范面积达1000hm2。榕恢689与不育系统龙特甫A测交配组成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689表现了产量高、抗性强、米质较好等特点,1994年参加了福建省晚杂优组区试,1995年参加了全省晚杂生产试验示范,1996年4月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并被列入全省重点推广的组合之一。  2 特优689的产量表现  1994~1995年参加福建省晚杂优组区试,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其中在1994年15个区试点的统计,产量位居参度组合的第1位,平均每667m2(下同)产量445.3kg,比汕优桂32(CK1)增产9.42%,比油优63(CK1)增产6.33%;1995年参加福建省区试续试,平均产量434.7kg,比汕优桂32(CK1)增产品11.33%,比汕优63(CK2)增产0.51,居参试组合第4位。全生育期128.9d,比油优63短1.8d。1994年特优689还参加三明市单晚区试,比汕优63增产7.3%,同年在福州的永泰同安镇示范种植了267hm2,经福州市面上科委组织的现场的验收,较汕优63增产3.45%。  3 特优689的主要特征特性  3.1 主要农艺性状 株高97.9cm,穗长23.5cm,叶色较汕优63浓绿,株型紧凑,茎乍粗壮,主茎总叶片数15~16片,后期转色好,分蘖力中等,一般成穗262.3万/hm2,每穗总粒数155.6粒,结实率85%以上,各粒重26.7g,该组合具有耐肥抗倒等特点,增产潜力大。  3.2 稻米品质 糙米率为80.49%精米率72.54%,整精米率56.20%,透明度3级,胶稠度42mm,直链淀粉22.50%,蛋白质8.9%,适口性好。  3.3 抗性 特优689以红脚粘作为新抗源,很好地解决了抗性问题。1994年参加三明市区试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其抗性在参试组合中位居第一,同年参加福建省水妥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其抗性仍在参试组合中位居第一,1994年15个区试点的抗逆性表现统计中,特优689表现为高抗稻瘟(叶瘟0级有12个点、1级3个点),纹枯病轻,稻飞虱经。1995年经福建农业大学对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鉴定,该组合对不同菌群的10个生理小种表现全抗。  3.4 制种产量一榕恢689花粉量大,花时集中,制种易夺高产,几年来一般每667m2制种产量均在220~310kg。  4 栽培技术要点  特优689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穗大粒多,茎秆粗壮且坚韧,耐肥抗倒。若肥料不足,其分蘖力和繁茂性弱于汕优63。因上栽培技术上应根据这个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适当衡播,增育壮秧 每667m2秧田播种量掌握在10~15kg,有利于培育带蘖的壮秧,可在一叶包心时喷施多效唑,促进秧田的早分蘖,也可采用旱育秧方法增育带2个以上蘖的壮秧。  4.2 适时早插,合理密植 当秧苗长到5~6叶时即应起苗移栽。秧龄不可太长(以25~30d为宜),以免影响大田分蘖。一般每667m2插2万丛,丛插2粒谷秧基本苗8~10万(包括分蘖苗),以保有效穗在18.20万左右。  4.3 施足基肥,攻好苗架 施用的肥料应坚持氮磷钾合理配比,比例以1:0.8:0.6为宜,基肥要施足,可占总施肥量的60%。追肥要掌握早蔟促蘖,促其早分蘖多分蘖,以利多成穗成大穗。特优689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叶色比一般品种浓绿,即使在肥料不足的情装饰品下,仍较浓绿。因此,不能以其叶色是否浓绿来判断其是否缺肥,而应以其分蘖快慢和分蘖数量来决定是否需要追肥。  4.4 浅水勤灌,干湿相间 水管工作应掌握前期浅水促蘖,中期够苗搁田,后期干湿相间,有利后期青枝腊秆落色好,减少病虫为害。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选择最佳花期,合理安排队播差期 根据福州市多年的气象资料和制种经验,为避开阴雨、台风等。  5.2 父母本合理配置,保证高产群体 适宜的父母合理配置,保证高产群体 适宜的父母本插植密度,是增穗提高制种产量的中心环节,由于榕恢689分蘖力中等,提倡插2粒谷,行比可采用2:14~16,母本应以插为主,缩小株行距,增加插植密度,株行距11.7cm×13.3cm。  5.3 适时、适量巧喷九二零,提高异交结实率 由于龙特甫A对九二零较为敏感,只要施用少量即可解除包颈问题。在母本帛穗10%~20%时,连续喷施3次,同时适度割叶,搞好人工辅助授粉。  6 对杂交选育恢复系的新认识与新体会  6.1 对所选用的亲本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观察研究,了解各亲本对杂种后代在抗性、米质、株型、粒重等主要性状的遗传递力很强的圭630,同时为了克服圭630叶片宽、薄的缺点、选用叶片窄、挺,传递力较强的IR24作为杂交亲本,取得了满意的成效。  6.2 选育抗病恢复系时,要求选用的抗源亲本抗谱广,并与现推广品种的抗源不同。选用红脚粘作为抗源亲本就是基于这个考虑,取得很好的效果。  6.3 为使复交组合后代较快稳定,并符合育种目标,不在IR24/圭630的F,或F2选株,而是F3才选株与红脚粘杂交,结果红脚粘//IR24/圭630到F6就基本稳定,F8就出圃了。  6.4 为使杂交后代群体产生多种类型的材料,增加选择机会,除用复效方式外,还采取适当扩大遗传距离的办法。先用我国高秆晚型地方品种红脚粘与IR稻杂交,也基于这个思路,获得预期效果。
    标签: 组合 分蘖 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