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角斑病的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13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棉花角斑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各棉区都有发生,受害棉株引起大量落蕾、落花、落铃、落叶、烂铃。  症状识别:此同主要侵害叶片,也能侵染青铃和茎秆。子叶受害后,病部出现水渍状的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真叶发病时,先在叶背面出现深绿色小点,后扩大为水渍状,因受叶脉组织的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有时病斑沿叶脉发展,成为黑褐色的屈曲状长条。青铃受害,初时出现深绿色针头小点,继而扩大为水渍状圆形病斑,后期变红褐色,收缩下陷,变成黑褐色烂斑,即开始脱落。茎秆受害后,常变黑枯折。  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侵染源。棉籽带菌程度,是苗期发病轻重的决定性因素。温湿度与发病关系密切,中温多雨是此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土温在10―15℃时,一般不发病,16-20℃时开始发病,24-28℃时发病最重,超过30℃后,病害反而减轻,湿度在85%以上时,病害发展最快;6月上旬到8月上旬的雷阵雨越多,病害越严重。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晒种2-4天,能显著降低角斑病的带菌率。  3、种子处理。  4、结合间苗定苗,拔除病苗,带出田外集中销毁。5、根据天气预报,在下雨前用1:1:200的波尔多液喷雾1-2次,可有效地抑制病菌扩展;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亩喷药液60千克。  

    标签: 发病 病害 水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