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茎枯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1-28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蚕豆茎枯病对蚕豆为害比较严重,一般发病植株占种植面积的8.55%-31.53%,能够造成减产22.6%-40.02%,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绝收的情况。以下是关于蚕豆茎枯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防治该病提供一点帮助。

蚕豆茎枯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1 为害特点

  蚕豆茎枯病又叫茎疫病,是一种细菌病害,主要为害蚕豆茎部,有时也感染叶、叶柄和豆荚。病斑初期为灰黑色水渍状小斑,后沿茎秆或叶脉扩张,最后变为黑色条斑或斑块。茎部受害大多在接近顶端部分,病斑常凹陷,向上、向下蔓延,最终病茎、病叶变黑软腐,收缩成“黑腌菜”状。病株结荚少,子粒不饱满,严重者不结荚。病害的发生有发病中心,并以同心圆方式向外扩展。大面积发病好像火烧过似的一片焦黑。据报道,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5—7个月,属土壤习居菌。当有寄主存在时,从根系伤口侵入,在维管束中定殖为害,产生黏多糖和乙烯等毒素物质,破坏导管细胞,使之不能输送水分,植株表现失水萎蔫状。另一方面,导管中受细菌刺激而产生胼胝质和侵填体,可堵塞导管,影响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输导,也引起萎蔫状。该病的最大特点是茎基部和根部完好,病株不易拔起。这是区别于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根、茎基腐的重要特征。

蚕豆茎枯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2 发生流行分析

  2.1 品种抗病性 据多年观察,蚕豆品种间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如1995年蚕豆花荚期茎枯病病株率比较,本地红花白鼻豆为25.82% ,而凤豆1号为61.87% 。近年来,凤豆1号抗病性和品质都在减退,而新选育出的风豆4号、风豆6号等品种则比较抗病。

  2.2 播期 违时早播的田块比适时播种的田块发病重。据1996年蚕豆花荚期调查,品种为凤豆1号,10月10日播种的田块病株率为57.73% ,病指41.75,而10月23日播种的田块病株率为24.57% ,病指6.14。这是由于早播蚕豆蹲苗时间不足,易导致早花旺长,盛花期正与重霜期相遇,容易造成伤口而加重病害发生。

  2.3 耕作方式 长期单一种植蚕豆,不实行轮作的田块发病重,反之,则轻。如1993—1996年多点调查,连作田平均病株率达51.09% ,平均病指33.66,而轮作田仅分别为19.10% ,14.38。这是因为合理轮作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带菌量,增加植株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均衡利用,增加抗逆性。起沟盖豆或深翻开沟种植的田块发病程度明显低于平种(用豆桩点种)的田块;同一田块中,低洼处发病较高处重。如1997年县农技中心植保站进行的蚕豆不同播种方式试验。该试验于1O月17日播种,每667m 覆盖农家肥1 500 kg作面肥,三叶期追施1:1:1三元复合肥20 kg,设4种播种方式的处理。实验结果:茎枯病的发病株率,平点条播区为1.30% ,浅耕条点播区为1.94% ,深翻条点播区0.67% ,起沟盖土撒播区0.85% 。试验地发病较轻,但也能看出不同种植方式的发病程度不同。大田中前两种播种方式发病重的实例较多。如1993~1996年多点调查,用豆桩平点条播田平均病株率33.41% , 平均病指22.54, 而起沟盖豆田则分别为10.43% 和5.12。

  2.4 施肥情况 合理施用磷、钾肥的田块发病轻。据1993年蚕豆茎枯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尿素5kg、普钙20 kg、硫酸钾8 kg的比例配方施肥,其病株率为21.98% ,而对照区病株率为35.64% ,对茎枯病的控制效果达到44.4% 。

  2.5 灌水管理 灌水不当会造成蚕豆茎疫病大流行。年前过早灌水的田块和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较之高亢、开深沟、能做到速灌速排的田块发病重;串灌、漫灌、灌跑马水易造成病菌随水流传播而发生流行。如本县1992年和1995年的病害大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灌水管理不当造成的。

  2.6 生育期 在蚕豆生长的不同时期,茎枯病的发生程度不同。据1996年的同田定点调查表明,在蚕豆分枝期(12月10日左右)开始发病,翌年1月8日病株率为21.32%,病指5.33。2月底,3月进入发病高峰,3月3日病株率67.79% ,、病指45.14,3月20日病株率达81.93% ,病指59.98。

  2.7 气候条件 通过1992~1996年的气象资料与发病面积率(发病面积占种植面积比率)的相关性测定得:2—3月平均气温与发病面积率有弱正相关,r=0.221 4;2—3月降雨量与发病面积率有弱负相关,r=一0.045 5。从中看出,蚕豆是喜温怕涝的作物。所以,冬、春干旱严重,有强度倒春寒,昼夜温差大的年份发病重。如1992年、1994年、1995年全县中偏重发生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 发病面积率分别达13.1% 、22.7% 和31.2% (表1)。

蚕豆茎枯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3 综合防治对策

  针对蚕豆茎枯病的发生特点,从切断侵染源和控制流行因子人手,1996年在辛屯镇举办了“千亩蚕豆示范样板”,改以往用豆桩点板豆为施磷盖粪,撒播或拉线条播,起沟盖豆,示范区每667 m 平均产量289 kg,比常规种植增产1 14 kg,增加65.14% 。1997年全县起沟盖豆面积达596 hm ,平均每667 rll 产量270.8 kg。以后起沟盖豆面积逐年扩大,到2000年达2 020hm ,占当年蚕豆种植面积的70% ,结合实施其他综合防治措施,使蚕豆茎枯病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全县发病面积降至147 hm2,只占蚕豆种植面积的4.1% ,发病田平均死苗率也控制到11.2% 。其综防具体措施:

  1)适时播种。掌握在10月20—30日最佳节令内播完,不违时早播。

  2)选用良种。逐步引进和选育抗病、抗旱、抗寒、高产的优良品种,如凤豆4号、本地豆等。

  3)规范种植。大力推广蚕豆起沟盖豆模式栽培技术,采用深耕、施底肥和开厢种植技术,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土壤通透性。起沟盖豆种植是开沟排水收割水稻后,先晾晒田块3~5 d,待土壤持水量降至50% 以下时,进行开沟分厢。按2 m开厢,使厢面宽1.7 m,沟宽0.2~0.3 m,沟深0.26~0.3 m。开厢前先均匀播种,撒施过磷酸钙、硫酸钾,盖厩肥,然后起沟均匀盖豆。对地下水位较高的冷浸田、积水田,实行窄厢垄作。

  4)实行轮作。根据鹤庆坝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除每年种水稻外,小春作物实行蚕豆与大麦、小麦、油菜等2~3 a轮作,切实压低菌源基数,减轻病害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喷药保护。

  ① 在蚕豆苗期施用硫酸钾,每667 m 用8~10 kg;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肥,每667 m 用200 g加水6O kg喷雾,增加植株的抗逆性。

  ② 根据土壤墒情和蚕豆生育情况适时灌水,做到速灌速排,禁止串灌、漫灌、放跑马水。霜期田间不能持水过夜,防止产生冻害,造成病害流行。

  ③ 发病初期要及时拔除中心病塘,带出田外烧毁。病塘周围用石灰或波尔多液喷洒消毒。

  ④ 发病初期可选用70% 甲基托布津WP、20% 叶枯唑WP、85% 三氯异氰尿酸WP、72%农用硫酸链霉素WP等喷雾保护。每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标签: 蚕豆茎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