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市东坑村:小山村种出“大”薏米

时间:2024-03-05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福建南平市东坑村:小山村种出“大”薏米

谢友仙向记者介绍官路薏米

  沿着盘山小道,山回路转,记者来到南平市浦城县官路乡东坑村,村庄四周环绕群山,层层叠叠,山上处处是丰收留下的薏米杆子,一片一片。

  “薏米可以泡茶、可以酿酒、可以榨油……营养价值高,浑身都是宝。”村党支部书记谢友仙神采奕奕地向记者介绍官路薏米。

  领村民种薏米,全村走上致富路

  据了解, 东坑村山多田少,土生土长的村书记谢友仙深知,村民要脱贫致富,就必须充分发挥本村的资源优势,在山上做文章。2004年冬天开始,她就带着村民种植的山薏米来到周边的广丰县,江山市、龙泉市等市场和医药公司咨询,发现薏米有一定的市场,但用量不多,需求量较少。她并没有因此放弃,2005年,她又带上村民种植的山薏米来到南平、福州,发现市场效益不高,随即她又转道浙江的杭州、衢州,温州等地,发现山薏米在这些地方很有潜在的市场,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她满怀信心地回到村里,动员村民大面积种植薏米。并且,为了让村民放心种植,在种植前,她与村民签订了薏米种植回收合同,定价收购。当年,东坑村一共收获了10多万公斤薏米,不幸的是,这一年薏米销售不畅,市场价每公斤低于谢友仙与村民签订的收购价近0.6元,为了保障村民的收入,取信于民,谢友仙还是按照和村民们签订的合同价全收。用她自己的话说,是村民信任我才推选我,信任就是责任。如果不真心实意为村民办点实事,就对不起村民。正是这种想法,她时时思考着如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她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山薏米市场的了解和深入村民调研,认为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具有发展种植山薏米的广阔前景。

福建南平市东坑村:小山村种出“大”薏米

亲自教授记者摊晒薏米

  一心为民办实事, 村民致富引路人

  经过多年摸索与碰壁,2009年,谢友仙组织村里的种植大户,率先创办了“浦城县官路生禾薏米专业合作社”,2010年实行“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播种时间、统一防治病虫、统一培训与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储藏外调,统一深加工处理、统一真空精包装、统一销售价格”的八统一管理模式。坚持以“信誉为本、质量第一、尽量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经营理念。同时,在县、乡积极引导下,走组织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道路,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康来特集团等高等院校和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为薏米种植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为了拓宽薏米销售渠道,提高薏米附加值,2011年3月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了“官露”牌薏米商标。合作社在她的引领下,不断发展壮大,建起了薏米翻晒水泥场,薏米储藏仓库,薏米加工厂;购置了运输车,薏米分选脱壳一体机、真空包装机等50多万元的机器设备及办公设备。她的薏米专业合作社带动种植薏米的专业户在官路乡有1200多户,薏米种植面积达5800多亩,初步实现了一村一特色,推动了一乡一产业的发展。同时,她还在九牧、古楼、水北等乡镇建立薏米基地900余亩,带动了周边乡镇800多农户种植薏米。据了解,普通薏米种植农户一年都能收入几万块,全村在种植薏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富,都夸谢友仙是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一心为村民办事实,努力为党旗添光彩,”这是2003年谢友仙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悬挂在自己办公室里的一副对联。作为一名基层的村党支部书记,她念念不忘的是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千方百计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如今,村民们都尝到了种植薏米的甜头,钱袋子都鼓了,在这仅有1000多人居住的村里,30多户人家买了私家车,128户人盖起了小洋楼。

  对于未来计划,谢友仙表示,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经验,为全县及周边县市提供优良种源;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学和药学、农学的多学科先进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薏米生产和规范管理,使薏米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采取“科研院校+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薏米标准化基地的示范作用,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薏米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参观、生产实践等活动,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推广。

    标签: 薏米 村民 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