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九师一六一团打造红花特色品牌 助职工增收致富

时间:2024-04-18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连日来,第九师一六一团3万余亩红花地里,人头攒动。来自该团机关、学校、医院、社区等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正忙着采摘红花。

  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下,一六一团职工种植红花的积极性高涨,每年红花种植面积都在3.6万亩以上。红花作为该团农业支柱产业,已成为团场职工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

  为将红花产业做大,该团针对旱地缺水、劳动力短缺、机械化水平不高、单产低等现实问题,将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始终,在整地、施肥、播种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红花生产科技水平的同时,该团还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行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加大红花种植全程管理和服务,统一种子来源、统一种植技术、统一采收加工。

  通过大力推广红花机械化种植、深耕深松整地、旱地铺膜红花技术等农机耕作技术,有效提高了红花耕作水平,为红花丰产丰收打好了基础。

  “推广旱地无刺红花种植技术,只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该团团长唐景忠说,团场积极引进大中型制药公司和生产企业。要通过招商引资,将无刺红花的附加值最大化,以产业带动农户,让无刺红花真正成为团场职工的“摇钱树”和“致富花”。

  早在2010年4月,山西华辉凯德制药有限公司就与该团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该团定为红花生产基地。基地的建立,也给该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多年来的合作,双方也由简单的红花收购关系变成了生产、技术研究、质量控制为一体的、相互依托的新型经济运营体。

  新的合作模式,大大增强了双方开发红花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职工种植红花的积极性。

  红花虽然全身是宝,但它属于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采摘过程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完成。

  进入七月以来,陆续盛开的红花,预示着种植户和外来采花工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采摘增收季节。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花工也都陆陆续续抵达采摘红花。为尽快把600多亩地里的红花采收回去,六连职工陈博每天都要雇佣采花工100多人。

  来自石河子的采花工杨治国,今年已是第五年来一六一团采摘红花了,而且每次都是来陈博的地里。他说:“去年和妻子一起来摘花,20多天时间,便一人挣了八千多。收入还不错。”据了解,采花工们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平均采摘红花14公斤,按照现在每公斤12元的市场劳务费价格来计算,可赚取168元。

  陈博种植的无刺红花花头大,好采摘,大大加快了采花工们的采摘速度。这与他种植红花十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是分不开的。“我们这里都是旱地,浇灌没办法掌握,所以要在叶面喷肥和防治病虫害上下功夫,再加上团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创新的种植科学技术,遇到适当的雨水,不想丰收都难。”看着一朵朵盛开的红花,丰收在望的陈博高兴地说。

  然而,对于每个红花种植户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在多变的气候中,把红花采回来并晒干。这决定了他们一年能否有个好收成。“如果红花采摘不及时,遇到下雨天,对花的质量和产量都有影响。采花及时,不仅能使红花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而且还能使经济产量系数提高15%。”陈博的这番话也道出了每天为什么需要大量采花工的原因。

  由于红花一枝多头,相继开放,要连续采摘三到四遍才能结束。加上红花花期短,不易采摘,所以采花工并不好找。为此,该团一些职工还出现过因没有采花工采摘红花,而丢弃红花地现象,造成红花效益成倍下滑。

  为了挽回职工损失,减轻职工负担,调动职工种植旱地红花的积极性,连续3年,该团每到盛花期,都会调整工作时间,开展“十日千元”摘红花增收活动。2014年,团场组织机关、学校、医院、社区等单位的2000余人,参加摘红花劳动竞赛,帮助职工增收3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

  据了解,2014年来该团采红花的外来务工人员已达到1300多人。这些人员通过30天的短期务工,人均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他们的到来既解决了团场的用工需求,也增加了自身的收入,形成了增收致富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该团通过建立以八连为中心,辐射六连、九连、十连、十一连的万亩旱地无刺红花高标准示范基地,加大了对无刺红花良种繁育推广力度,红花产量连年攀升。同时,制定了《旱地无刺红花耕作技术规程》,在全团推广旱地无刺红花科学耕作技术,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标签: 红花 采花 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