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必须实现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变(2)

时间:2021-06-15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系统进化的最终结果是造就新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系统进化的基本因素是涨落或突变,在微观世界里,涨落最终表现为量子的涨落,而量子的涨落是随机的,非线性的。因此,微观事件(如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等)的准确预测从原理上讲是不可能的,但新的病原微生物的产生却是必然的。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系统内外的涨落因子日趋丰富,系统形成时间进化上的各种新的有序结构(如猪与新的病原微生物之间形成的结构)的频率将越来越高。近十多年,新疫病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了过去,PRRS、PCVD遍布猪场;不仅AIV的H5N1型病毒可感染人,SIV也可感染人;副黏病毒的活跃也超出人们的预料,BEV(蓝眼病病毒)、N1PAH、Virus(尼帕病毒)也开始兴风作浪。至于CFSV弱毒株、由肠冠状病毒演变而来的呼吸道冠状病毒是否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新的病毒物种谁也无法判断。不言而喻,新的病原微生物的产生与养猪业大发展密切相关,并给养猪业带来极为沉重的警示,那就是:同任何物种过度繁衍一样,必会招来天敌(病原微生物是猪的天敌之一)对其制约。在人类保护下,生猪过度繁衍自然没有豺狼虎豹等天敌的制约,此时病原微生物充当杀手应是自然规律的必然。  2006年夏秋季发生且至今仍连绵不断的疫情证实了这一论点  2006年之前若干年,我国生猪死亡率就一直居高不下,约在20%左右,以庞大的存栏数与死亡数换取了第一养猪大国的称号。尽管人们采取多种手段(疫苗、药品等)减少死亡,但收效甚微。究其原由,是没有从系统的进化论上,从系统中繁杂要素的复杂关系上即产生疾病的根源上思考问题,采取措施。大自然已经给了我国养猪业多年警告,遗憾的是,人们不但没有中止养猪业的数量发展,反而加快了扩张的步伐,终于酿成2006年夏秋疫情的大暴发,总体死亡率远远超过常年。  生猪大量繁衍必将与人类争夺不可再生资源―――生存空间  保护野生动物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使不少地方野猪大量增长,野猪毁坏庄园,攻击人畜之事不时见于报端与电视,人们在报批后不得已进行计划捕杀。这是野猪与人类争夺不可再生资源―――生存空间的范例。  家猪的大量繁衍虽然不可能发生毁坏庄稼、攻击人畜的事件,但是,它们一样会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那么,它们以什么方式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呢?  其一,以人、猪共患病的方式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前面所述的猪链球菌致死人类的事件等无不向人们警示着生存空间争夺战的开始。可以大胆试问一下,随着猪病原微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某些猪病会像人类免疫缺陷病病毒那样大肆侵害人类吗?  其二,猪群自身疫病不断,以自然减负的方式求得生存猪有相对大的生存空间。在系统进化状态尚不能以猪、人共患病方式与人类争夺生存空间时,猪群会用自身减负的方式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的竞争虽然还没有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但却给人类造成巨大损失;猪群在自然减员过程中,会致使猪病原微生物系统的进化速度加快(新血清型、新亚种的出现等),并且极可能向侵袭人类方向进化。  其三,在众多猪病的威逼下,人们意识到需要给猪更大的生存空间,出现了“生物安全”一词,将猪场建在半径1.5km~1.0km无人烟的地方。这一事实证明,在人、猪生存空间的争夺战中人类让步了,以牺牲人类生存空间去换取猪业的发展。尤其是个案的成功激发了人们相继效仿。一个常年存栏6000头的猪场,需要至少3km2的无人烟地域。一个产粮县土地大约有2000km2,若年出栏80万头肥猪,需要80个这样的猪场,占有240km2的土地,并且是具有生存条件的土地或荒地,这恐怕是极不现实的。若是三点式养猪,要求更苛刻,点与点间相距至少1km,以点为中心3km半径内应无人烟,同样是存栏6000头的猪场则需要28km2的土地空间。我国生猪存栏近5亿头,需这样的土地约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5个产粮县的全部地域,等于半个湖北省,此为国情不容。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猪业,人类必然要承担这种生存空间竞争的巨大风险,而生存空间的竞争是可怕的,因为在人类保护下的物种过度繁衍,所带来的后果远比原生态环境下的物种自然竞争状况下过度繁衍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综上所述,我国养猪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惑,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对猪这一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国土、空间以及资源(水、粮食等)到底能承载多少生猪?人们应以何种方式构建中国的养猪业?是数量型还是质量型?人们应以何种方式才能将养猪业的风险最小化?怎样才能保证我国养猪业持续和谐(包括与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凡此等等,都是人们应该认真思考、必须回答并付诸行动的严肃的社会问题。  中国养猪业出路何在?  中国的养猪业要不要发展?回答是肯定的。如果说前几十年中国猪业经历了数量上的初级发展阶段,那么,未来的中国养猪业应该在适度开发与利用猪这一可再生资源的指导思想下走向质的飞跃,走向优质、安全节耗环保型发展阶段,从而稳健实现养猪大国向养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也惟有此举才能实现养猪业与全社会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国内形势要求养猪业实现历史性转变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无疑要求全社会的各行业都能同步发展。但是,以目前猪业的现状是无法做到同步发展的。以存栏5亿,每年死亡1亿头的代价换取6亿头出栏;每头基础母猪年供商品猪不足15头;出栏率仅为120%左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猪病的肆虐不仅使猪业蒙受巨大损失,还让人们的消费心理蒙上阴影;不时发生的“瘦肉精”事件使消费者对猪肉产品望而生畏;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畜牧业污染超过全部工业固体污染的2倍还多)。诸此等等无不为中国经济持续和谐的发展进程加入了不协调的音符。  中国养猪业实现历史转变的条件已经成熟  中国养猪业经历了几十年,特别是近三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优良品种,还是配套技术与均衡饲料都得到普及,而且拥有大批养猪专业人才与科研人才,还拥有了一些符合国情的实用养猪技术与福利养猪实践经验。2006年疫情的洗礼,淘汰了相当数量的中小规模猪场,清醒了许多养猪人的头脑,他们开始自觉地接受福利养猪与健康管理的理念,为实现中国猪业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思想准备。  实现养猪强国的战略思路  思想舆论准备  通过宣传、政策导向、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如实地告诫人们:养猪业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行业,还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特别是人们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做的时候,它不仅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还会受到目前尚不为人们认知的许多自然法则的约束。  要引导养猪人树立福利养猪与健康管理的理念,以保证养猪业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  加快相关立法,设置养猪业准入门槛  规范养猪人的法律行为。如从业者的资质与从业人员的技能考核,猪场在各级行政区划中的分布、选址、猪场设计、栏舍设计、排污处理、防疫安全以及后续的引种安全、饲养管理、饲料与物品采供、畜产品安全等方面进行立法规范。对饲养25头母猪以上的猪场或专业户设置行业准入门槛,规劝无力达标的场家自动退出行业或强制退出。  对农村散养户,同样要立法规范其行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和推广普及实用新技术。散养户的出栏率不提高,整体养猪水平就不可能提高。  建立完善的县、乡镇、村级养猪技术支持体系。体系中有与养猪有关的各类专业人员,有从猪场资质考核、选址、规划、施工、引种以及后续循环生产所必需的各种技术与物资资源。  养猪小区需谨慎规范兴办,对达不到国家有关法规条件的应尽快整改。  发展出口型猪业要量力而行,因为替别国养猪要承担他国养猪的各种风险,无异于风险的自我转嫁。  大力研究并推广节水、节粮型养猪实用技术;大力扶持并普及粪水沼气工程;推广或强制执行干粪堆积发酵供农林果作有机肥料使用;立法规范饲料中添加药物的行为,逐步过渡至禁止添加;加大对添加违禁药物、激素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等。  逐步将生猪存栏数削减至3.5亿头。  通过规范化、福利化养猪综合配套技术的普及,努力将出栏率由目前的120%提高到160%以上;将每头母猪每年平均提供商品猪头数由目前的不足15头提高至19头至22头,这样才能达到世界中上等养猪业的水平。在实现人均猪肉产品不低于32kg的前提下,将我国生猪存栏维持在3.5亿头左右,能繁母猪约8%,出栏6亿头左右是可以达到的。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我国生猪存栏数将下降1.5亿头左右。那么届时将减少约2亿吨粪尿的污染,每年至少可节约7亿吨水资源(可供2000万人口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生活用水0.1吨计),可以节约至少40万亩的土地。  由于总存栏减少了约1/3,猪就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疫病的发生以及对人类的威胁就会大大减少,其总体效益必将以大于1/3的比例放大。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前述的政策措施外,下列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借鉴与采纳的。  培育健康的国家种猪群  我国种猪群年提供商品猪的水平很低,距24头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很远。个中的原由除了母猪繁殖性能未充分表达外,商品猪的高死亡率是重要原因。然而,这又是我国种猪群健康水平低下所致,健康水平低不仅仅影响自身繁殖性能,还成为与猪有关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繁殖进化的生物孵化器,是商品猪高死亡率的罪魁祸首。因此,培育健康的国家种猪群,是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第一步。在此,有两点成功的经验。  ①废除定位栏,采用母猪自动饲养管理系统。定位栏对母猪的伤害众所周知,人们担心废除定位栏后母猪个性化的饲养管理难以实施。在数字化技术正在影响,也必然更深刻、更全面影响人类生活与生产所有领域的今天,这些担心已成为历史。Porcode母猪自动饲养管理系统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由自动识别系统(识别标记的每头母猪及其背膘、体重、发情、生病等等)、自动饲喂系统(个性化精确定量饲喂)、自动分离系统(及时将发情、生病、正常的猪分离)、自动管理系统(自动调温、调湿、通风、卷帘等)、自动传输系统(将数据自动传到管理者电脑、手机)、自动报警等组成。该系统里,母猪群养,以50头起限,100头、150头至750头母猪均可群养在一栋猪舍里。荷兰已有30%的种猪场采用了该系统,母猪年提供商品猪达到26头以上。  ②实行重大疫病阴性准入制度。首先从无猪瘟准入开始,对所有留种种猪实施活体扁桃体采样检查,猪瘟荧光抗原阳性种猪一律淘汰。避免带毒种猪进入循环生产,进而保证商品猪的安全。  摒弃一条龙的饲养模式,实行专业化的阶段饲养模式  张永泰教授认为,农村专业户不要既养母猪,又养商品肥猪,这样极易让母猪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传染给商品猪,造成商品猪的高死亡率。可以一部分专业户专门养母猪,将仔猪出售给商品猪专业户。广西灵川县有300户50头~150头的母猪专业户,他们统一供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销售给广东四会县。多批这样的商品猪在去年的疫病肆虐中均健康无恙。在日本,许多养猪人也采用这种模式。  猪,这一宝贵可再生资源与人类至少相伴了七千年,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只有我们正确认识它,合理开发利用它,并与之和谐相处,才能使我国养猪业持续和谐发展,养猪大国成为养猪强国才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标签: 养猪业 养猪 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