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崔坪村:一个山里农民的产业梦

时间:2024-02-12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3月11日,天气晴朗,记者在商州区金陵寺镇崔坪村呆了一下午,短短几个小时我收获颇多,当地农民给我上了一堂记忆犹新的课,让我这个媒体工作者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记者,虽然我从事新闻行业的年限不算长,但由于我热爱着这个行业,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也不少,见过的人也各具特色,但是这一天我听到来自农民口中的话让我感动。很多人说,记者不能太感性,但我就是改不了,依然倔强地支持着自己性格上的这个缺点,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天我所感受到的很平常,但我想,如果有千万个农民像崔德娃一样,我们的农村将会有很大改变,这是一种进步,必须受到肯定。

  走进崔坪村

  金陵寺镇位于商州区西南部,距市区15千米。这里像很多商洛山中的农村一样,初春时节依然略显萧瑟,山坡上远远看去还是一片枯黄,那花儿、草儿的也未见春天的颜色。与冬日不一样的是,田地里站着的农人,种洋芋的、犁地的,各有所忙,呈现着春耕的迹象。顺着公路,我来到了崔坪村,眼见不远处有几个大棚,就带着好奇看看,思量着这里的农民在发展什么产业。走近之后,听一旁耕种的农人讲,这里面种的都是香菇。便心想,香菇是好东西,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价格上来讲,一直都比较稳定。不久之后,我见到了这个食用菌合作社的管理人之一崔德娃,也是这篇文章我所讲述的主人公。

  崔德娃,当地人,今年48岁,是崔坪村的村主任。他的脸除了能完美地展现两个字“忠厚”外,人很难在见过一面之后能想起他的模样。说起话来不快不慢,声音并非是庄稼人有的那种大嗓门。话语间,不常笑,慢条斯理地述说着自己的观点,似乎无关你听不听进去。而最初给人这样一个印象的人,却渐渐引起了我的注意。

  有思想的农民

  “农民必须靠产业,如今的社会,继续让农民种地,根本无法改变现有的面貌。那几亩地一年到头撑死收入两三千元,除过成本外,就没啥收入。”崔德娃说,“金陵寺镇以前主要靠石灰、水泥、煤炭等重工业支撑,曾是商州的工业重镇。近年来,这些厂子相继倒闭,这里的农民很难再找到发展的路子。所以也就形成了年轻人出门打工,老年人在家里种地的局面。”前几年,他也如同当地的很多人一样,靠打工赚取收入。直到2013年,经过几年的考察,他发现很多乡镇已经发展了产业,效果都很不错。在和金陵寺镇副书记白朝阳无意间交谈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刚一说,这个想法就得到了白朝阳的大力认可。没想到他也一直思考着各村发展产业的事情。“群众要致富,必须有带头人,你带头发展,其他老百姓在看到收益后,就会积极加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产业的引领作用。”白朝阳说。白朝阳的一席话,给崔德娃鼓足了劲。

陕西崔坪村:一个山里农民的产业梦

采摘的香菇

  山村有了第一个产业

  几经思索,崔德娃决定在该村发展香菇产业,镇上林木资源丰富,无污染,环境好,适合发展香菇种植。2014年,他和村里其他5个人合伙成立了该村的第一家食用菌合作社。崔建东,常年在西安跑运输,早就有回家创业的想法。崔永奇,在市区做粮油销售生意,也一直有家门口创业的想法,其他几个人都与他们的情况差不多。“一开始,就我们6个人,后来村里还有两个人看到合作社发展前景好,也想和我们合伙,他们一加入,就有8个人了。”崔德娃高兴地说。

  有了产业,如何发展才是关键问题。崔德娃先是去了河南一带考察,因为村里以前没有人种植香菇,技术方面大家并不熟悉。考察回来时,他聘请了当地2个技术员和十几个工人,在技术员的建议下,他们在商南县把种植香菇的机器和辅料一起买了。他们打算先试经营一年,规模不要太大,在摸索中获取经验。

  培训农民是关键

  商量之后,他们计划种植1万袋香菇。装袋期间雇了20多人,崔德娃发现雇的群众与河南带回来的工人差别很大。因为村里人从来没有干过这个,熟练程度远达不到河南工人的水平。河南工人都是计件算工资,一袋2毛钱,他们每人每天能装3000袋,而他们装8袋的时间,当地群众才能装1袋,关键问题还在于当地群众装的常常要返工。他发现,技术不过关,熟练程度低,这就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大弱点。因此,他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农民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通过技术培训和信息指导,迅速转型,变成时代需要的新型农民。他建议,政府能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培训,让农民从思想上重视,从技术上提高,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快速适应。

  “虽然我们农民的技术水平现在还不成熟,但是非常淳朴。”崔德娃说。在去年装袋完成后,他给雇来的群众发工资,他们全都推辞不要,说是他们在学技术,都没交学费,还给合作社浪费了不少材料。崔德娃听了这些话后,深深地被家乡的父老乡亲感动着,他肩上的担子也一下子变得更重了,他必须要把产业搞起来,带领群众富起来。

陕西崔坪村:一个山里农民的产业梦

社员在大棚对香菇进行管护

  产品受欢迎

  令他欣喜的一件事是,去年合作社种植的1万袋香菇出菇时,很快就销售一空。公交司机,路过的驴友,送货经过的三轮车主,周围的群众都竞相购买。因为合作社里的香菇水分少,价格低,往往大家买完第一次之后会吆喝亲朋好友一起来买,合作社内的香菇还没被运出去,就已有很大的销量,1万袋全部销出去后,就有了五六万元的纯利润。“香菇是不愁销路的,关中平原那边市场大,今年种植多了后,可以将一部分烘干,做成商品售出去。河南路过的商人也大批量收购。”崔德娃说。

  农民发展产业需多方扶持

  在与崔德娃的聊天中,他对我说了一件事。他去河南考察时,发现当地的政府相当支持老百姓发展产业,一旦老百姓有想法,他们会上门为老百姓服务,等老百姓产业落实后,他们还给相应的补贴。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在那里已经形成很大规模。他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在农民产业发展上也给予大力支持,应多鼓励群众,帮助群众,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上门服务。

  现如今,崔德娃的食用菌合作社已经进入正轨。今年合作社预计种植10万袋香菇,要建60个棚,需要雇佣劳动力上百个。“合作社发展起来后,要租农民的土地用,农民就可以利用闲置土地赚钱,一些农民在看到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后,也定会跃跃欲试,加入到产业发展的大军中,一些在外打工的人也会被吸引回来。这就能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共同富裕。”崔德娃说。

  他还听说,今年金陵寺镇有几个大的项目要进行,这将使全镇的基础设施有一个大的改观,他对镇、村的发展充满信心。“我想啊,大多数人应该都像我一样,梦想着自己的家园是一个青山绿水环绕、鸡鸭成群、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好、基础设施到位、人民生活水平富裕的地方,一个能让人想起浓浓乡愁的地方。我相信国家、人民都在努力,将来一定会实现。”日暮下,崔德娃淡淡地说着,眼神里露出一种坚定。瞬间,我被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农民感动。我想,新时代下,我们的农民正在悄悄转变,我们应为这种转变欣喜,也要为之加油,鼓劲,他们一定能闯出梦想中的新天地。

    标签: 农民 香菇 发展